民俗中的龙|通州张庄村有一座关于“龙”的博物馆

最新信息

民俗中的龙|通州张庄村有一座关于“龙”的博物馆
2024-02-22 11:10:00
张庄村位于通州区漷县镇东部,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大运河畔,因运河而生、依运河而兴,2018年入选北京首批市级传统村落。说起张庄村的文化,离不开远近闻名的“运河龙灯”。
  张庄村运河龙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大运河的地域特色,2005年被列为北京市“非遗”项目,正式命名为“通州运河龙灯会”。
  作为北京市级非遗,通州区张庄“运河龙灯”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,方头大口、鹿角长须、猪鼻圆眼、蓝身金鳞、金鱼尾巴,全长18米。龙灯以竹篾扎成龙头、龙身、龙尾,分别固定在约五尺长的木柄托上。表面有高丽绵纸,绘成龙的形象,一般为十几节,多为单数。节与节之间,以筒状布制龙衣相连,龙衣系在龙身上端,表演时手持木柄而舞,一人持彩绸“龙珠”引导舞龙动作。
  运河龙灯会第五代传承人谢兆海表示,“运河龙灯”是两条蓝色龙,蓝色代表着运河的水,“老百姓舞起来是为了祈祷让它少发水,少给老百姓带来灾难,保证老百姓丰收,过去是这么一种习俗。”
  为龙灯伴奏的乐器多种多样,包括大鼓、钹、铙、镲等。每逢正月初二、正月十五元宵节都会“起会”,营造节日气氛。二月二“龙抬头”还会祈求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
  谢兆海提到,早年间“运河龙灯”的耍龙套路有三十种,现在只整理出十三种,分别为龙翻身、单跳龙把、双跳龙把、龙劈叉、串花篱笆、钻黄瓜架、压龙尾、钻龙尾、甩龙尾、龙双绞、龙打挺、龙盘窝和龙过背。
  为了更好保护“运河龙灯”,张庄村已为这项非遗建设了一座“张庄·大运河龙灯文化博物馆”。博物馆由旧仓库打造而成,面积不大,小却精致。博物馆的上方,还盘踞着两个威风凛凛的实体龙灯。
  博物馆展厅共分四个区域,以图、文、物并用的方式,呈现龙灯、龙舞文化,以及不同运河城市的龙灯、龙舞发展和演变过程。同时,展馆还融入了多媒体元素,让观众能身临其境地观赏舞龙灯盛会。结束观赏后,观众可以到展馆内的手工制作区,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龙灯模型。
(文章来源:新京报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民俗中的龙|通州张庄村有一座关于“龙”的博物馆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